
《草房子》读后感(11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房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房子》读后感1这个寒假中,我读了许多书,其中《草房子》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草房子》是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故事描述的是个叫桑桑的小男孩在油麻地小学里六年的生活,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经历、目睹的一件件令他终生难忘、刻骨铭心的事情。
故事的主角是小男孩儿桑桑,他的父亲是小学校长。桑桑是一个聪明、调皮、爱捣蛋的孩子,整天满脑子胡思乱想,做出奇怪的事情来。比如用自家的碗柜做鸽子的家、把蚊帐做成鱼网、夏天穿着大人的棉袄做莫名其妙的动作、瞎唱一些乱七八糟的自编歌、把爸爸年轻时得到的笔记本拿来……然而,每次被妈妈训责以后,过一段时间老毛病却又犯了,母亲的责骂简直对他来说没有一点效果。书中另外一个人物也很可爱,那就是陆鹤。他因为身体上的原因从小就秃头,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自尊心也越来越强,他的爸爸特意给他买了一顶白色的帽子戴,可同学们恶作剧地把他的帽子传来传去,最后挂在了旗杆上,读到这个场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们平时嬉戏打闹时的情景。后来,陆鹤为了弥补他之前的过错,在文艺演出中扮演了秃头伪军连长的角色,演得非常好,为学校、班级争了光。他凭着自己的优点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谁说没头发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尊严的执著上的。
杜小康,家里的条件还算富裕的,可是因为家里的突变,使他不能上学,而要离开油麻地,去400公里以外的地方养鸭……在杜小康走之前,他撕心裂肺的喊声:“我要上学。”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当时,他哭了,我也哭了。而且,杜小康还是一个很诚实敢作敢当的孩子。有一次,他和桑桑在稻草堆那边玩火,结果起火了。当桑校长问是谁干的的时候,起初杜小康和桑桑都在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杜小康承认了错误。就因为这,桑桑回家后被他的爸爸—桑校长打骂了一顿呢……
跟杜小康比起来我根本不值一提,我每天要睡到天中,而他在400米的芦苇荡里每天要很早就起来放鸭了,他尝到的滋味是我们尝试不到的。那些日子里他是很难熬过来的,因为孤独一天天的在逼进。当时他被迫停学,他很难过。我们做梦都想不上学,他却是非常想上学,在不上学的日子里他想读书的欲望一天比一天大,甚至去偷一套书本!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了许多天真可爱的孩子;我看到了令人落泪的真情;我明白了同学之情应该互相帮助;我知道了师生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不要整天跟打仗似的;我们应该去尝试更多的事,不要整天和大小姐、大少爷一样宠着自己;我们要做诚实敢当的好孩子……
《草房子》读后感2在大山里,水就是希望,在大山里,大鱼就是奇迹。
在儿童小说的大量经典叙事中,“出门”和“寻找”往往是少年步入成长的标志性姿态。这一姿态的原型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古老的民间童话——当原本默默无闻的少年或青年主人公由于受到内外力量的某种驱迫,开始出发去寻找和实现属于自己的天命,他也将在这一闯荡的过程中逐渐告别稚气,长大成人。
张伟的长篇儿童小说新作《寻找鱼王》,是对这一成长母题的一次新的演绎和诠释。
在干旱缺水的大山深处,鱼成为了一种稀有而奢侈的食物,捉鱼和吃鱼则同时象征着不同寻常的本事和身份。正是怀着这一与鱼有关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向往,小说的年轻主人公立志要当一个捉大鱼的人,并由此踏上了寻找鱼王的路途。这志向中既包含了少年时代浑无边际的远大胸心,又带这贫瘠时代真实的生活欲望:“等我逮到第一条大鱼时,立马拿回家!”他同时还延续着父亲年轻时的同一个生活梦想。父子俩历尽艰辛找到了心目中隐居的鱼王,少年也终于得以拜在他的门下。
然而,在与鱼王师傅共处的山居岁月里,少年逐渐认识了一个有别于山乡传说和想象的真实的鱼王世界,它无关于各种玄奇的幻想,而是同样为普通人的烦扰和悲喜左右。在青堂瓦舍的光鲜面目之下,是两代鱼王世家之间的恩怨情仇,是人如何在欲念的趋势下一步步走向命运的深渊。鱼王师傅的故事模糊了少年一度坚定的生活方向,也增添了少年的迷茫和踌躇:为什么有了捉鱼的大本事,却反倒不想逮那么多鱼?为什么捉鱼时出手只能一次,不成就走人?为什么有些本事不光不能留,还得小心再小心?显然,这是一些需要时间来慢慢琢磨和体味的人生命题,它们是鱼王师傅写满欲望的俗世生活中领受的深刻教益,也是他希望少年日后能够领会、继承的人生经验。
小说中的少年最后明白了,没有人能够真正成为鱼王,因为鱼王的核心背后不是人,而是鱼,更确切地说,是鱼的象征背后那由造物赐予人的一切生存之源:山,水,泥土,空气……这是人们需要去敬畏、去守护的生命之脉,而不是去掠夺、去占有的私人财产。这也正是为什么少年的两位鱼王师傅最后选择在山间和水边过最简朴的生活的原因。
寻找鱼王最终并不是一个关于初出茅庐的少年如何征服世界的成长叙事,而是初涉世事的少年如何在成长中学习一种面对世界的恭敬之心。在这样一份恭敬之心正从社会的超快速运转中不断失去的今天,将这一精神的底子还给作为人之初的童年!
《草房子》读后感3前些天,老师推荐大家阅读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草房子》,读后,我颇有感触。
金黄色的草房子,朴实中有一丝优雅。虽说它只是草房子,但它不是用一般的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用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就在这所用茅草盖成的学校里,故事的主人公桑桑,目睹和参与了一串串令人刻骨铭心的故事。直至十四岁那年,他才乘着一只小木船,走向了新的生活天地。
桑桑与秃鹤从一年级开始就是同班同学,他经常想出一些坏点子来欺负秃鹤。所以,在众人眼里,他不仅仅是校长桑乔的儿子,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怪人”。他总爱奇思妙想地搞出一些令人大吃一惊的花样。如,将自家的碗柜进行改造——目的是为了给自我的鸽子做一个高级的鸽笼;拆了爸爸妈妈卧室里的蚊帐做鱼网去捕鱼;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裹上厚厚的棉袄……这似乎就是桑桑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但自从纸月来到油麻地,做了桑桑的同学后,桑桑变得温和起来,也学会了关心别人。
桑桑对纸月有一种个性的关心。最近,纸月接二连三的迟到,使桑桑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驱使他必须要弄个究竟。他只身来到板仓,躲到大河边,静静地等待纸月的出现。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使桑桑感到无比震惊——纸月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她在上学时,碰到一些坏孩子,这些孩子的头儿叫刘一水。他们不欺负别人,单单盯上了纸月。桑桑很恼火,这一天,等到他们出现,就拾起两块砖头,砸向刘一水他们。正当桑桑转身向纸月跑去时,那几个孩子追上来,抓信桑桑痛打一气。只见他满鼻子都是鲜血,仰面朝天躺在船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欺负纸月,自我却无能为力。他很不甘心,吃力地爬起来,向刘一水他们撞了过去。虽说把他们撞到了水 ……此处隐藏4696个字……长儿子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及成长的经历。追随着桑桑的成长的岁月,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呈现在我的眼前:调皮的桑桑、被人嘲笑的陆鹤、美丽的白雀、有孝心的细马、文静的蒋一轮老师、懂事乖巧的纸月、遭遇不幸而好学的杜小康,还有执着而可怜的秦大奶奶……每一个人都让我看到了闪亮的品德光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桑桑是我在这本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人物之一。桑桑富有想象力:他把碗橱改成了舒适的鸽子屋;把蚊帐当渔网去抓鱼;夏天,异想天开地穿棉衣想像棒冰一样凉爽,令人哭笑不得;在我看来,几乎有趣的事情都是他搞出来的。当他看到遇见纸月,被纸月的懂事乖巧打动后,桑桑马上能知错就改。他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粗俗而是变的文雅了;不再邋遢而是变得爱干净了。他能从纸月的眼神中领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桑桑是坚强的,当他得了鼠疮后,一点都不害怕恐惧,还是那么乐观,很苦的药他眉头都不皱就喝下去,要知道,现在我们这些孩子可是看到苦药就想逃的呀。桑桑是信守诺言,有爱心的,他答应了妹妹要带他去看城墙,即使在他发烧的时候,他依然坚持背着妹妹去看城墙。桑桑的经历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他的闪光的品质值得我去学习。
再说说陆鹤吧。他头上光光的,没有头发。由于这个原因,大家都管他叫“秃鹤”。被叫“秃鹤”的他,常常暗暗独自在小镇水码头最低的石阶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发呆、流泪。这时的他是多么的无助和孤单。在油麻地小学参加乡里演出比赛的戏剧表演--《屠桥》,因为主角不能剃光头而面临夭折时,陆鹤没有因为自己以前被嘲笑而放弃,他勇敢地站了出来,非常自信地要求试着表演。他尽心尽力背台词,一次次刻苦的排练,他始终都那么认真,那么努力。终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演出非常成功,所有的人都为他喝彩!在同学们找他庆贺的时候,却是在小镇水码头上!那时,陆鹤还是在哭泣!可是,我知道,同样的流泪,但是意义完全不一样的。陆鹤用他的自信、用他的努力、用他的执着赢得了尊严,赢得了尊重。陆鹤,他终于证明了自己,他终于从黑暗中走了出来,他用努力赢得了阳光!
草房子用无数感人的故事、生动鲜明的人物为我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我懂得了看似简单但却非常深刻的道理:善良、尊严、自信、努力、顽强……我相信,这些,会让我受益终生的!
《草房子》读后感10今天下雨,不能出去玩了。闲来闲去,我从书柜挑出了一本叫《草房子》的书,漫不经心地读了起来,可是后来我被书里的精彩情节深深吸引,一直津津有味地读到了奶奶喊我吃晚饭。
《草房子》这本书写了一连串看似寻常却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
秃鹤与桑桑从一年级开始就是同班同学。为什么叫秃鹤,因为他是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都这么叫他,也似乎一直那么看不起他。因此,秃鹤就成了孩子们之中那个最特立独行的。春节期间,油麻地将举行全乡四十三所中小学文艺汇演。桑桑他们学校也在紧锣密鼓地排演《屠桥》这个剧段。剧本非常精彩,一开始的排演也挺顺利。可是有一天老师发现,伪军连长是个大秃子,这样一来,就没有人愿意演这么一个秃着头而且是反面人物的伪军连长。最后,秃鹤居然说他愿意当伪军连长,老师就给了他这次机会。到了正式演出的时候,秃鹤把台词说绝了,把伪军连长这个人物演绝了,最后油麻地小学一举获得了冠军。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老师平时经常说的话: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更要看得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使自己的长处更长,短处不短,这才是真正的进步!是啊,记得有一次,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爸爸居然心血来潮,要和我比赛背诵古诗。我读了一两遍就背出来了;可是爸爸读了五六遍,还是没有背出来。所以我胜利了,爸爸直夸我记忆力非常好,鼓励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多多识记、背诵一些经典诗词。现在想想,那么简单的诗词,爸爸哪能背不出来呢?聪明的爸爸一定是看到了我记忆力挺好这一优点,如此巧妙又不露痕迹地激励我更上层楼呢!
文中的桑桑也有一个了不起的爸爸。桑桑的爸爸是油麻地小学的校长,一直以来对桑桑这个调皮的孩子特别严厉。就说那一次,因为桑桑偷用了爸爸的奖品,被爸爸给狠狠地痛打了一顿。可是后来,当桑桑的脖子上长了个鼠疮,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消瘦,桑校长心疼不已。四处打听,寻医问药,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桑校长都会亲自背着桑桑去就诊。正是桑校长的坚持不懈,才有机会遇到了一位懂医术的老人,彻底治好了桑桑的病。老师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我想,读着描写桑校长的感人语句,我才真正理解了“父爱如山”。
想和大家分享的阅读收获还有许许多多,但是我想“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自己捧起《草房子》,开启一段美好的阅读旅程吧!
《草房子》读后感11金黄色的麦地、充满古朴的房子充满回忆的艾叶、寂静清澈的池塘……这就是欢乐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光头的秃鹤、富二代杜小康、舍命救人的秦大奶奶和文静朴素的纸月……他们给安静祥和油麻地小学带来不一样的六年,也给桑桑的脑海里留下刻骨铭心六年的快乐经历可是他载着那十列火车也盛不完的友情告别这座他朝夕相伴的草房子。告别那个让他充满快乐的油麻地小学
桑桑是油麻地小学大校长桑乔的儿子,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爱搞小动作的男孩,他的小学六年,虽然得过一种非常难治的怪病,但他在那个充满酸·甜·苦·辣·的集体中长大,他懂得除知识外好多好多东西。这一切,是他的启蒙,是他,小学六年快乐的时光
秃鹤是一位,光头男孩,他以自己的坚强和勇气一丝不苟不仅赢得汇演的冠军,更让同学们信任他认可他。
纸月的家中只有一位年老多病的外婆,她的内向和优异的成绩,让老师和同学为之震撼,并让顽皮的桑桑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但她却突然消失在油麻地。
蒋一轮是一位年轻、受校长青睐的老师,他在与白雀姑娘演出时出现迷离的感情,白雀的父亲反对,虽然他们暗地里写信并让桑桑传达,但两人最终带着遗憾和悲伤分开。
艾叶在风中舞蹈,那苦味是否在怀念那位倔强的秦大奶奶呢?秦大奶奶与她的丈夫一生拼命地攒钱、买田、盖房、种田,但在即将就要大丰收时,她的丈夫死,油麻地小学又要在这块金黄的地上建造教学楼,孤苦伶仃毫无依靠的秦大奶奶非要住在油麻地小学,并添乱于小学,老师、同学和校长都很讨厌他,但也没办法赶走她直到她舍命去救一个孩子时,人们才对她的人格敬佩。秦大奶奶的死源于要救一个幼小的孩子,我想大家都一定会怀念这位舍命救人秦大奶奶的。
厄运里出一个不一样的孩子:杜小康。杜小康家非常有钱,他在油麻地像一个王者一样,功课好、人品好、家境好,男孩崇拜他,女孩喜欢他。但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杜家不仅一无所有,还欠债,杜小康在逆境中长大,他与厄运奋力抗争。
满口江南话,笑起来露出大门牙的细马,他虽然不是邱二妈的亲生儿子,但却在邱二爷死后,为邱二妈顶天的细马,他那朴实的江南话透出一股对邱二妈的无私的爱。
药寮一篇讲述的是桑桑得一种非常难治疗的怪病,校长桑乔不仅辞去工作,还带他到处寻医,治病,几翻周折,他终于战胜病魔。
最终十二岁的桑桑离开那片闪着金光的油麻地离开给他快乐的油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