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17 15:37:23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5篇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笔者曾听过不少老师讲《曼谷的小象》,大多数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小象的身上,不厌其烦地分析小象拉车、洗车的动作,以认识小象的聪明乖巧。但这一篇文章真的是在表现这头动物吗?笔者深入思考之后,觉得作者的表现对象并非小象,而是它的主人阿玲。再深入一想,又似乎不止阿玲。于是笔者细细地品读了一次课文。读完后,就掩卷,但未再深思,而是就全文去“感觉”,在那样的环境中,地上、天上、眼前、耳边,参与故事的人、物,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结束……总觉得那么富有诗意。怎么回事,一个突然产生的直觉告诉我:美!——处处洋溢着美的一篇充满画意的诗;又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于是我明白了,美,是这篇课文的灵魂!

抓住了最根本的东西,教法也就随之而来了,于是,产生了这个课例。因此我认为,上述的这一点“觉悟”,是这个课例之所以能有一些新意的关键。

教师对这篇文章的认识得益于“感觉”,所以上课时,也引导学生去感觉。这个“感觉”听起来似乎有些玄妙,有些不可捉摸,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感性地理解体会。不要搞那么多理性化的分析,让学生去“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就是这样感觉、想象、读悟过来的。

着力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凭借,当然还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学生在大量的默读、朗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不但培育了审美的情趣和能力,也非常自然地实践了语言学习,提高了阅读鉴赏能力。在阅读中,学生对“点缀”“颠簸”“潇洒”等词语的理解过程,对阿玲没说一句话,作者没写她的外貌,汽车陷入泥坑美不美这些问题的讨论,不但风趣,幽默、灵活、巧妙,而且深化了对美的理解。最后归结到的“生活美”、“爱心美”,是对课文的内涵最深刻、最有分量的认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能正确认读4个生字。正确认读生词。

教学重点:领会课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主题及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炮吗?知道大炮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卡卡王国的城堡上有三尊大炮。一天国王突然下令将三尊大炮掉头面向城堡的广场,卡卡国王要干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进入卡卡王国的城堡,探个究竟。(板书课题:城堡上的大炮)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堡(bao)隆(long)震(zhen)聋(long)召(zhoo)臣(chen)

授(shbu)糖(tang)降(jiong)铅(qion)橡(xiong)凡(fan)

(2)理解词语。

风调雨顺和睦喜气洋洋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的层次。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①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②梳理文章的内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①文章讲述了卡卡国王在新年钟声敲响时,用三尊大炮与居民们狂欢的故事。告诉我们和平年代,百姓是么幸福、快乐,应热爱和平,珍惜和平。

②文章的内容及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卡卡王国城堡上有三尊大炮及现状。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孩子们了解三尊大炮的来历及威力。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至结尾):卡卡国王用三尊大炮与居民们狂欢。

(4)指导朗读。

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在情境中内化生字、词和诗句,教学中渗透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习更多的古诗。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痹谘习《所见》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

3、碧寤峁攀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或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展示,引入新课

1背楸逞生平时会背的古诗,齐背古诗。(要求:一边背古诗一边想象古诗的画面。)

目的:通过复习学生会背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苯樯茏髡咴枚。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诗的愿望。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痹枚老先生可会写诗了,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许多事情都写成了诗。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出示全诗的情景课件),请你仔细观察。

袁枚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2弊杂啥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痹俅味潦,把诗句读通顺、连贯。

4奔觳馍字。

(1)生字在诗句中出现,请生读。

相机点拨“牧”、“骑”、“欲”的记忆方法,做一做“闭”的动作等。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连贯。

三、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1绷范恋谝痪涫。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一句诗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抽生读—小组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是怎样体会到的?

2绷范恋诙句诗。

出示“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动画。师: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读好这一句吗?体会小牧童此时的心情。

3敝傅祭识琳首诗。

指导方法:一边练习,一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1)自由练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师范读,提要求: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4)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齐读。

②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感受汉字美

1背鍪疽求会写的字,认读。

2惫鄄煺庑┳值慕峁辜肮丶笔画。

3痹谡饪沃杏腥个特别难写的字(出示:所、骑、然),观察要写好它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示范。

4毖生在田字格内临写。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孩子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学习了《所见》,其实还有许多古诗在等着大家去学呢!老师建议你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更多的古诗,下次我们开个古诗展示会。

附板书设计:

所见

牧童

黄牛

鸣蝉

(快乐、有趣)

语文教案 篇4

复习要求:

1、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字、词以及课文内容。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内容复习: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八单元有哪些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

2、我们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两件事?

(1)《每逢佳节倍思亲》讲的是——(王维在重阳节那天更加思念亲人,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能背诵一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后出示全诗。

(3)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出示:

①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

A王维的兄弟

B王维

C王维的一个好朋友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A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

B对亲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C对故乡的一种热爱之情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 )

④今天是中秋节,叔叔在北京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叔叔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 )”来形容。

(师生逐一交流)

(5)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你还能说出谁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吗?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王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宋之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久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

师补充: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出示两首诗,齐读: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

北宋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思乡名作,课下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这一类的诗句来吟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

(1)什么是“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的是( )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看到自己的姐姐被逼着缠足,很生气也很心疼姐姐。直到他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3)比较句子(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却毫无办法,无力反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及一个偏旁“双耳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和认字,理解最后一段和“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一个偏旁“双耳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演示或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双耳旁”。

二、初读课文

1、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学生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2、听课文录音(配乐)

3、听完后,说说有什么感受?(阳光很美,很宝贵,小作者很喜欢阳光……)

4、自由读全文。

5、指5名学生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6、同桌读(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指导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读一读。(金、晨、进”是前鼻音,“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

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们提个醒。

游戏:登山看日出

(课件演示:教师自上而下点击,屏幕逐个出现生字,学生认读,比一比谁(哪一组)最先到达山顶)

四、学习第2、5两段

1、师朗读最后一段,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喜欢这一段?(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2、抛出难点: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⑴ 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自由说。

⑵ 加深感知:找一找课文什么地方也写了阳光的宝贵。随机学习课文第二段。

① 朗读第二段

② 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理解“锦缎”(先让学生从两个字的偏旁上来猜一猜词语的意思,再展示实物锦缎)

看一张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各自说说你的理解。

③ 指导感情朗读:教师引读;指名读,评议;边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画面。)

④ 选择一句,自由朗读。

⑤ 你最想向谁学习,学着他的样子再读句子。

⑥ 再次反馈,交流朗读。

⑷ 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阳光,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阳光、像金子、田野、更绿、更高、河面、长长的锦缎、早晨、拉开、跳进、谁

二、学习第3、4段

1、阳光有没有跳进过你的窗户?学生说感受。

2、是的,阳光会跳进你的窗户,我的窗户,他的窗户,阳光是大家的。

3、指导朗读3、4两段。

三、指导朗读全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评议。

2、音乐伴奏齐读,边读边感悟。

四、写字指导

1、学习笔画(竖提与竖折)。

自己寻找带有新笔画的生字。

彩色电线演示新笔画。

书空生字。

2、写字练习。

五、扩展练习

1、组词理解:早、星、晨、春、香、阳、晚

2、 找找有“日”的生字。

3、你喜爱阳光吗?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

田野 禾苗 更绿了

8、阳光 山上 小树 更高了 比金子更宝贵

河里 小河像锦缎了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