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11 15:37:21
关于语文教案4篇

关于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双、梁、设、计、架、代”6个生字;

理解:著名、桥梁专家、设计、架设、立志、争气、结实、美观等词语意思。

2、会用“著名、立志”练习说话

3、体会“茅以升爷爷立志为中国人民争气”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一、二两段。

教学难点:理解“著名、立志”等词的意思并会运用,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背诵好句子。

二、导语揭题:

你知道我们国家哪些有名的桥吗?它们都是由什么材料造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27课也是介绍桥的,它又介绍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听录音:

听准字间,并思考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教师小结:课文告诉我们钱江大桥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志家茅以升爷爷在5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那时,我们中国很贫穷、很落后,但茅升爷爷和造桥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我们的钱塘江上架起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双层的钱江大桥。

四、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生字词很多,不容易读通,读懂,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想想生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出示所有生字词,自由读。

②同桌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

③指名读生字词卡片,即时评议。

2、指名分节读课文。(把机会给中下生)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一段,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①结合插图理解“两用双层”。

②“第一座”说明以前从来没有过,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③“著名”什么意思?你能用“著名”说一句话吗?理解“桥梁、专家、设计”

④50多年前,能建造这么一座大桥,我觉得是非常地了不起,你觉得呢?指导朗读这一节。

⑤自由读一遍,指名读,评议后再指名读。

⑥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总结)

六、学习课文第2段。

师:茅以升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造这样一座大桥的?

1、男女分读这一段的两句话,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

2、“立志”什么意思?茅以升立下了什么志愿?

结合插图理解“结实、美观、现代化”

3、茅以升为什么要立下这么个伟大的志愿?

4、读一读第一句,回答“那时候”指什么时候?

5、师: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茅以升不仅造桥技术高,而且具有一颗爱国这心,为中国人争气。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你有什么志向吗?请你用“立志”说一句话。

6、小结:

我们都少年有志,很好,我相信等我们长大了,不仅可以造成更另结实美观、更现代化的大桥,做成更多连外国人也无法完成的事。让世界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是通行的。

茅以升造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许许多多困难,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克服了困难,使钱江大桥架设在我国的钱塘江上。这些内容,我们下一堂课再学。

七、这堂课我们还要学会田字格中上面的六个生字。

1、你能任选其中的一个生字,扩三个词语吗?

2、指导写“梁”

3、质疑:学了一、二节。你不有什么不理解的吗?或者说,你还有什么想法?

八、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茅以升设计建造

让钱江大桥冲志来(替中国人争气)

结实、美观、现代化

课后评析:这堂课整体效果不错,能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处理教村。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原义师的缪银芳老师对这堂课给予高度评价。美中不足的是用“立志”一词练习说话时,引导不当,学生的思维有些受阻。从这里也说明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机智还欠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 三亚落日。背诵课文3、4节。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欣赏并积累描写落日的语句。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方,有一座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那里的日落景象富有诗意,美妙绝伦。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三亚欣赏美丽的落日。(板书)2 三亚落日。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把课文打开,大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检察,有信心吗?(1)出示词语,指名读:

逊色 涨溢玉屑银末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美妙绝伦挺拔俊秀

玫瑰 灯盏毫无倦态硕大无朋

摇曳 搔着 醉醺醺悄然无声(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比:硕,大;无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3)多么美的词语,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些词读一读。四、指导朗读1.词美,景更美,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2.现在,你眼中的三亚落日是什么样的?(交流:美丽、诗意……)

出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夕阳滑落的景象绝纶,一点儿也不必日出逊色。3.看来,在作者真的很喜欢三亚的落日。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赞美之情。4.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去感受三亚落日那充满诗意的美丽好吗?5.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相机指导。五、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第3~5自然段)2.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四、精读感悟1.要看三亚落日就必须先到三亚去,那我们就先到三亚去看看吧!(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 三亚落日》。2.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A“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B“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C“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A“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B“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C“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听写生字词:逊色 涨溢玉屑银末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玫瑰 灯盏2.齐渎第一段。二、精读感悟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静心默读第3、4自然段,找出文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并将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做上批注。

交流:(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1.哪些词语写出太阳像“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A、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B、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2.文章的哪些地方写了太阳像灯笼,谁来读读?

出示: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3.比较:

A: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B: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4.出示:“他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奔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5. 谁来读读把太阳比喻成“跳水员”的句子?

出示:“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6.比较:

A: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B: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7、当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8.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9.再读本段,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并相互说说为什么喜欢。三、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四、总结、欣赏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板书设计:教后一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作国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畔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时差,气候差异。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致的中国地图。或者准备中国地图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多大?你们知道吗?出示中国地图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你们看,我们的家乡在地图上才有一点儿大,这张地图,有多少像我们家乡这么大的地方呢?数也数不清。我们的祖国真大。板书课题:祖国多么广大,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想想课文有几句话。

3.指名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指导看图

1、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画的都是哪儿?它们的景色怎样?(板书:海南岛鲜花盛开大兴安岭雪花飞舞)

问:为什么同在春季,这两个地方的景色却截然不同呢?(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进一步体会。

2、再看这两幅图。(教师出示帕尔米高原和乌苏里江畔的图片。)问:在同一时间里,这两幅图出现了什么情景?

(板书:帕尔米高原满天星斗乌苏里江畔朝霞满天)

四、学习课文

(一)朗读句子。

1.借助汉语拼音流利的阅读课文。

2.读一读每句话,看看说的都是什么?

3.指导读好每句话间的停顿。

(二)学词学句。

1.结合句子理解“已经”、“还在”的意思。把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2.同是在春季,两个地方的景色却截然不同,这说明什么呢?(同学讨论)

3.同一个时间,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畔的情景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同学讨论)这说明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畔因东西位置不同,在同一时间里也会出现星斗满天和朝霞满天的情景。

4.齐读最后一句话。

(1)“祖国”是什么意思?

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小节。

①自己的国家叫祖国,祖国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②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多么”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4)说说从什么地方知道祖国广大。

5.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五、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

2.把不认识的字标出,并抄在你的小本本上。

二、学习生字。

(一)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读生词卡片。记字音。

(三)学生字、记字形。

1.本文会写生字中有四个独体字。

(1)比较记忆法。

“已”与“己”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广”与“厂”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米”与“木”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斗”与“十”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2.本文会写生字中两个合体字可以采用部件组合法记忆。“经”:左面是绞丝旁“纟”,注意绞丝旁的笔顺。

“安”:上面宝盖头,下面是“女”,“女”字的一横要稍长。(板书“安”)

读词:大兴安岭,这是一个地名。“安”这个字还有“安全”、“安静”的意思。练习口头扩词。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后,自己动手写生字。教师检查孩子生字的书写错误,可以分别指导,也可以集体指导。

三、巩固练习。

(一)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目的:记准字形。

板书设计:

祖国多么广大

海南岛:鲜花盛开

大兴安岭:雪花飘洒

帕尔米高原:满天星斗

乌苏里江畔:朝霞满

语文教案 篇4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关于语文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